在现代社会,高血脂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,其初期往往没有剧烈的疼痛或明显的异常,但却在悄无声息地损害着血管健康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很多人对高血脂的认识还停留在“血里脂肪多”的层面,却不知道它会通过一些看似普通的身体表现发出预警。其中,乏力、困倦等类似疲劳的症状,就是高血脂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。
一、饭后乏力困倦:并非“食困”那么简单
吃完饭后感到困倦,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,人们通常将其归咎于“食困”—— 认为是进食后血液集中到胃肠道帮助消化,脑部供血相对减少所致。但如果这种困倦感异常强烈,甚至吃完饭后只想立刻躺下,且持续时间较长,就可能与高血脂有关了。
当人体摄入食物后,尤其是高脂肪、高热量的食物,消化系统需要分解和吸收这些营养物质,此时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会暂时升高。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,本身血液中脂质含量就偏高,血液黏稠度较大,血流速度相对缓慢。饭后血脂的进一步升高会让血液黏稠度 “雪上加霜”,导致血液循环效率下降,全身各组织器官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。脑部对缺氧和缺血最为敏感,一旦供血供氧不足,就会出现明显的乏力、困倦感,让人提不起精神,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
展开剩余72%与正常的 “食困” 相比,高血脂引起的饭后困倦持续时间更长,且休息后也难以完全缓解。如果经常在饭后出现这种异常的疲劳感,尤其是在食用油腻食物后症状更加明显,就需要提高警惕,及时到医院进行血脂检查。
二、晨起头脑不清醒:夜间血液“黏稠”的残留影响
经过一夜的睡眠,身体本应得到充分的休息,早晨起床后应该感到神清气爽、头脑清醒。但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,早晨醒来却可能常常感觉头脑昏沉、不清醒,就像“没睡醒”一样,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,这种不适感才会逐渐减轻。
这一现象与夜间的血液状态密切相关。在睡眠过程中,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,血流速度也会相应放缓。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过多的脂质会在血管内沉积,使血液黏稠度增加,夜间血流缓慢时,这种黏稠状态更为明显。血液流动不畅会导致脑部在夜间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,经过数小时的积累,就会在早晨醒来时表现为头脑不清醒。
此外,夜间人体处于相对缺水状态,也会加重血液黏稠度。如果睡前没有适量饮水,或者睡眠质量不佳,高血脂患者晨起时的不适症状会更加突出。这种晨起的头脑不清醒,其实是身体在提示血液状态异常,若长期忽视,可能会逐渐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,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。
三、午后易犯困且休息难缓解:血脂异常的“午后效应”
不少人都有午后犯困的习惯,一般认为是上午工作学习消耗了大量精力,午后需要短暂休息来恢复。但如果午后的困倦感异常强烈,即使进行了午休,也依然觉得疲惫不堪,难以集中精神,就可能是高血脂在作祟。
从生理节律来看,午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出现一个相对低谷,体温略有下降,原本就容易产生困倦感。而对于高血脂患者,血液黏稠度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。经过上午的活动,身体能量消耗增加,血液中的脂质代谢也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,午后血脂水平可能出现波动,导致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,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加重,从而使困倦感更为明显。
更重要的是,由高血脂引起的午后困倦,单纯的休息往往无法有效缓解。因为其根源在于血液中脂质过多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,不解决血脂异常的问题,身体的疲劳感就会反复出现。长期如此,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,还会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,加速血管老化。
四、对于高血脂的潜在威胁,科学的日常调理很重要
高血脂的这些表现虽然看似普通,却反映了血管健康的潜在危机。乏力、困倦等症状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工作劳累、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,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。当我们频繁出现饭后异常困倦、晨起头脑不清醒、午后犯困且休息难缓解等情况时,应及时关注自己的血脂状况,通过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规律作息等方式调节血脂水平。
而科学的日常调理也很重要,明力奇 EGCG 乳蛋白肽纳豆片对高血脂的日常调理作用显著。其含有的红曲米粉能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来清胆固醇、改善血脂;纳豆冻干粉可溶血栓、维持血管通畅;EGCG 和枳棋子粉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,降低心血管风险;菊粉作为益生元,能减少脂类和胆固醇吸收、加快代谢。同时,山楂、葛根等古方中药辅助调养,多成分协同作用,助力高血脂人群调节血脂,贴合长期调理需求。
发布于:山东省股票在线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